出處:香港阿思達克通訊社 香港阿思達克通訊社9月19日訊,對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調查公司燒結稀土磁體產品涉嫌專利侵權行為一案,正海磁材<300224.SZ>稱將積極應訴,并表示由于公司對美國市場幾乎無銷售,對公司外銷業務影響不大。 應日本日立金屬及其美國子公司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美國時間9月18日對包括正海磁材在內29家企業生產的燒結稀土磁體產品發起“337調查”,以確定它們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 29家企業包括3家中國大陸企業和1家香港公司,分別是正海磁材、寧波金雞釹鐵硼強磁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創科實業<0669.HK>。 正海磁材董秘宋侃今天告訴阿思達克,正海磁材已經得知相關信息,正海磁材將積極應訴,打破日立金屬企圖對美國市場的封鎖,切實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對外發布公告。 今年上半年,正海磁材實現營業收入5.37億元,同比增長10.4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22.47萬元,同比增長7.02%。該公司外銷業務收入在公司營業總收入中的比重由2011年中期的16.84%,提升至2012年中期的18.32%。此外,自2010年以來,公司的外銷業務銷售毛利率一直顯著高于內銷業務。 宋侃表示,正海磁材的海外市場主要是歐洲,該區域沒有專利方面的限制,此外,公司沒有產品出口到日本,對美國也幾乎沒有銷售,只有微量產品發往美國供客戶認證。 新華網報道稱,美國所謂“337調查”最早得名于《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后經歷數次重大修訂。根據該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注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制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2000年以來,美國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呈明顯上升趨勢,本案是今年外國企業在美對我國企業提出的第12起337調查,之前華為、中興、海爾等國內企業已涉案。 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337調查”后,該機構必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并盡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內作出裁決。如果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第337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布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這意味著涉案產品將徹底喪失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zhl/ckh) |